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特产 > 龙溪石砚

龙溪石砚

关键词:普安特产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普安 在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zpa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71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龙溪石砚

普安县城西九龙山,海拔两千余米,产龙溪砚石。清张之洞《龙溪砚记》载:普安有龙溪者,产异石,质青而泽,可为砚。使经名士之品题,不啻与玉质金星并重,乃生遐荒,伏草莽,美而弗彰,亦已久矣。龙溪石砚,既墨而津,金声玉德,磨而不粼,顽石非灵,灵因其人,得一知己,千古嶙峋。清道光年间,普安训导李荣宪《龙溪砚歌》曰:盘溪(龙溪)之山缭而曲,群峰突兀半天矗;盘溪之水萦而纡,九龙蜿蜒潭中伏,我来此地值春深,未暇选胜探林麓。山人谓山产佳石,如星罗列满幽谷,以之制砚润而温,赏鉴家郡宝诸椟。文中提及的龙溪,实泛指源于九龙山叮咚窑的多条溪流。

龙溪石制作砚台,发端当早于清。制作龙溪石砚,选料极其考究,民间俗称使用绿豆石猪肝石。所谓绿豆石猪肝石指石料视觉感受犹似绿豆或猪肝色泽。经笔者多年研究传统砚台及实地考查,绿豆石色泽可分为青绿、墨绿、粉绿;猪肝石可分为褚石、熟褐、深棕、浅棕;另有一类青绿与熟褐混合的石材偶有发现,因稀少而更为名贵。这些石料经打磨后均呈现隐约云纹、树木年轮纹,极少纯色石材。

  龙溪砚石之质地须坚实又细腻。第一、打磨后应呈现温润如玉的视觉感受,用手抚摸应细腻如孩童肌肤,不伤笔毫,正是民间艺人称道的摩挲如缎子。第二、要易于发墨,即磨墨如锉子。第三、要具有一定份量,恒温功能优良,并具备夏日储水多日不腐,冬日储水不结冰的特点,这就是所谓无墨呵口气,能写百余字的奥秘。龙溪石属岩石分类中的沉积岩,也称水成岩,产生于距今约十亿年以上,为地质年代中的震旦纪。岩石含碳质粘土、绢云母、石英、硫化银、硫化铜、铁、锰等矿物成分,这就是龙溪石砚在阳光下有晶体折射光芒的道理所在。另外,龙溪石在形成过程中,因地热、压力、渗透力的差异,加之本身凝固程度的不同,形成了不同的纹理和色泽,产生出多样的石质。龙溪石的莫氏硬度在3·5至4度之间,而墨的莫氏硬度为1·5至2度,这就是龙溪石砚磨墨如锉子的道理所在。大凡各地名砚,均讲究石材所属坑口,所属溪流。正如端砚砚石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,普安龙溪砚石亦产于源于九龙山叮咚窑的溪流,历经亿万年岁月苍桑,九龙山母体中,形态各异的龙溪砚石在龙溪清泉的滋润中孕育,诞生。九龙山将分娩的小宝宝赠与有志者,今天仍令无数文化人情有独钟。

  清乾隆普安人任璇醉心于九龙山的迷人景致,常流连九龙山麓之幽涧清溪,遂自号龙溪。乾隆戊申53年(1788年),任璇中举,授广东永安县知县,敕封文林郎,他携龙溪石砚赴任县令,归黔后潜心于《梅花缘》等著述。

       龙溪石砚的鉴赏,除准确把握其质地,尚不可忽视其工艺。中国制砚工艺,唐宋时期有简有繁、古朴雅洁。明清以后,讲究装饰华丽、布局丰满、出筋露骨。龙溪石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制砚工艺的风格,既不追求唐宋的大件,明清的繁复,多属清丽小巧之作,但亦讲究墨池与砚堂的水平状态,并不可有尖锐的棱角与毛刺,要琢之圆润,砚底紧贴案面,并细腻精致、圆润光洁,达到温润如玉的手感。砚的雕刻手法,以浮雕为主,少量透雕、圆雕和线雕。墨池采用深雕,使其成为一个美妙的凹形,砚边纹饰与砚堂相交处,多使用圆雕技法。

   龙溪石砚的品相,比例适度,形端表正,落落大方,矩形砚纹饰与砚堂多为l:4之比,天然砚须随形就势,巧借天然,达到天人合一、巧夺天工之艺术境界。  

   龙溪石砚也十分讲究铭文,文化人往往将警句、座右铭、诗赋镌刻于砚侧,将赠言镌刻于砚背,铭文多凝练深邃、短小精干。

     龙溪石砚的辨伪,对于使用、收藏的文友,极其重要。首先,石材辨别,切不可将青石、黑大理石之类伪品看错,方法有二:一看,将砚台浸于清水之中,洗净残墨污渍,砚堂不可坚硬亮滑,看墨池、砚堂是否呈现云纹或树木年轮纹样。如果砚台已上光打蜡或将砚堂敷与凡士林之类,多属做过掩饰之伪品;二摸,将洗净之砚台晾干后,虽呈绿豆猪肝色调,但砚体光泽黯然,且触摸无婴孩肌肤之细腻感觉,糙手,此类砚台多属粗砺之山石雕琢,决非龙溪所产之石,只属磨刀石一类。近年有投机者以外地平常之石所琢砚台充普安龙溪石砚,其质地与龙溪砚石大相径庭,铭文章法失调且多有差错,书法水准平庸,文友当细加辨别。另有民间匠人取龙溪砚石琢砚,构图失调,作工粗糙,当属龙溪石砚之下品,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多予指导,帮其增强文化素养,提高制作技艺,使龙溪石砚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得以发扬光大,实现李荣宪愿得此砚百千方,留与子孙勤耕读的夙愿。

   龙溪石砚是文化人珍爱的宝贝,其保养亦十分重要。对于使用者,应遵古训宁可三日不洗面,不可三日不洗砚。洗砚以皂角清水涤之最佳,可当今哪里寻得皂角呢?因此,用丝瓜瓤不失为上策。对于收藏者,一定要置于盒中收于箱中。如置于收藏架上,最好加玻璃封门避免砚质变化。不论使用或收藏,切记避免阳光直射。另外定期(春夏一月一次,秋冬可免)将清水注入墨池(砚堂不要注水),养护二天左右,这是古人很早就提出的以水养砚的养护方法,效果十分理想。如果使用者发现砚台已失锋(不发墨),可使用800号水砂纸在水中轻轻擦拭墨堂,便可恢复发墨功效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